作為“邂逅·天津”創意城市藝術計劃項目之一,由天津歌舞劇院打造的《色·境》藝術盲盒系列之──先鋒舞蹈劇場今日在天津大劇院多功能廳亮相,以舞蹈語匯及豐富多元的藝術形式講述文物故事。

近年來,天津歌舞劇院依托豐富藝術資源,通過與我市文博場館合作,積極探索以劇場形式“讓文物活起來”。此次亮相的《色·境》是天津歌舞劇院在近年創作的基礎上,打磨推出的“讓文物活起來”的最新力作。該劇創意靈感源自天津博物館館藏文物,以舞蹈為主要表現形式,糅合多重藝術元素,為玻璃展柜中的珍貴文物賦予鮮活的舞臺生命。
《色·境》包括9段舞蹈,除開篇的“入境”與結尾的“承·韻”外,其余7段舞蹈各自對應一件文物?!跋愕馈睂胺滦驴钕蠖鸀⒔疸~爐”,“時染”對應絹帛文物,“墨意”對應《寒切帖》,“歡俑”對應“灰陶漢舞俑”,“凝·芳”對應《春閨倦讀圖》,“衡思”對應“白釉龍柄聯腹傳瓶”,“境遠”對應《雪景寒林圖》。
《色·境》中,創作者從每件文物的屬性出發,分別設計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如“墨意”通過表演與道具的精心設計,展現中國書法的線條之美;“凝·芳”將《春閨倦讀圖》中活潑靈動的少女“請”上舞臺,讓觀眾從古香古色中領略中國文化恒久的生命力;“歡俑”以詼諧幽默的音樂和舞蹈“復活”了多位舞俑,從今天的視角挖掘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在舞臺呈現上,《色·境》體現出鮮明的先鋒色彩。在舞臺傳統的視覺與聽覺體驗之外,該作通過演員與觀眾的互動帶來觸覺體驗,以現場燃香帶來嗅覺體驗,進而令觀眾感受到視、觸、嗅、聽、心五感的綜合體驗。舞臺背景采用多媒體技術,音樂上加入缽與鼓的現場演奏,為觀眾帶來一場沉浸式的文物文化體驗。
《色·境》編導劉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創作期間多次向文物專家請教,努力探索文物與劇場藝術的結合點,用當今觀眾熟悉和喜愛的劇場形式“讓文物活起來”。天津歌舞劇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色·境》是劇院為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天津故事創作的又一新作,彰顯了天津優厚的本土文化資源及天津文化在新時代蘊含的巨大潛力。
據悉,《色·境》近期還將走出天津,參加全國的演出及藝術節等活動。(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
(責任編輯:盧相?。?/span>